新闻中心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在幼儿园中开展适当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思维观念、价值认同、个性品格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园是一个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保教机构,其服务的对象是处于发展中具有主动意识的幼儿。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不同于学校教育阶段中的传统文化理性理解能力养成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而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教育使命。同时,由于幼儿园的文化和教育使命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在幼儿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无限可能的,在内容、形式、过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定性。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

      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在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但是对幼儿园而言,这显然不是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追求。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情感,二是了解一些优秀文化的常识,三是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技能。

      初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感受性。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在于让幼儿对所接触的各种传统文化形态、文化内容、文化观念、文化符号等具有亲切感。然后在这种亲切感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感受和初步的自我理解。

      在儿童教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分野的根本标志。就现代教育的精神而言,通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初步的感受性,从而为幼儿主动吸取和学习传统文化奠定基础是现代幼儿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诉求。同样,这也是传统文化教育本身的内在要求。

      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幼儿的文化启蒙,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符号等外在的、物化的内容掌握,忽视其内在精神的习得和传递本身就是违背优秀传统文化、违背现代幼儿教育精神的。

      培养幼儿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初步常识。这一点比较容易产生误解。这主要在于培养幼儿了解优秀文化的初步常识是幼儿园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并不是目的。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这一点比较难区分,但是必须进行这样的区分。否则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很容易落入传统文化知识和行为训练的“陷阱”。

      幼儿通过听故事、讨论、参观、讲解、观影等形式在观看、接触、感受后能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一些初步的常识。比如,幼儿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能够知道节日的主题是什么,了解家庭结构,传统食物等内容。这些初步的常识一方面是幼儿通过观察、观看、想象等初步获得的结果,同时也是幼儿对其产生深入兴趣的媒介和中介。如果缺乏这些常识,那么幼儿对传统文化的那种亲切感和感受性也很难深化和产生浓厚兴趣。

      初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技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和当今我们所倡导的幼儿教育的价值和做法是一致的。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幼儿将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精神内化为幼儿行动、习惯或者技能技巧的一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比如,诚实、友好、有礼貌、帮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或者其他人等。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效果最终通过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展现出来。如果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最终成为幼儿价值、行为、思想的一部分,而仅仅是多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等外部的形式,而没有获得其内在的精神,那么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限度

      在幼儿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而紧迫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高难度、高速度、运动式地开展。由于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以及幼儿园教育的特性和幼儿的基本特点,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具有了特别的限定性。

      教育形式的限度。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同样受到限制和影响。这些形式包括讲故事、参观、讨论、观察、观影、主题活动、角色扮演等。总之,主要通过符合幼儿身心特征的直接参与和体验感受的方式进行情感、观念方面的教育尝试,而通过直接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应该坚决根除。很多幼儿园举办的读经班或者开设的读经课正因此而饱受批评。

      教育内容的限度。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内容庞杂。流派纷杂的学术文化、一体多元的民族文化、种类繁多的器物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以及各地的地方文化等不一而足。如此众多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并不都适合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启蒙教育,旨在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初步的文化和精神基础,并不是成人和完整意义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幼儿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按照幼儿园教育使命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选择和组织。

      教育过程的限度。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是让幼儿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切身的体会、观察、感知等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和初步的感受与理解,以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行为和技能等。追求高速度、高难度的传统文化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不应是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追求,因此应把握好过程限度,防止因为追求传统文化教育的速度、难度、知识、技能技巧等外显内容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对幼儿园和幼儿的适宜性。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决定了其目的与方向,限度决定了其内容与方法。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只能在此范围内寻找其途径和方法。

      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在幼儿园中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主题活动。主要包括以传统文化内容作为主题和其他主题下开展具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两种基本方式。二是一日生活活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适合幼儿园的儿歌、民谣、游戏等内容。比如“张打铁李打铁”这首童谣据考证至少明朝就已经流传了,但是在今天的幼儿园仍受小朋友喜爱。一些游戏,比如“石头剪刀布”,同样很受欢迎。这些童谣蕴含的情感、生活经验等是很难通过言语传递和教授的。三是其他特色活动。很多地方传统文化独特而富地域性,以此为基础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不但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还能培养孩子的家乡情感。

      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只要能够保证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感受,而不是被动、灌输、记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

      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一些方法:

      讲故事:教师通过构思和演绎,将相关内容和幼儿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

      参观:对于幼儿而言,很多事物不亲眼见到很难理解和想象,通过参观、访问的方式可以增进其理解的程度。

      讨论:老师组织幼儿对一个问题或者主题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然后引导其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寻找解答的方法。

      讲解:某些常识性的内容需要幼儿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很难在没有帮助的条件下充分认识,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经验设计讲解的方法。

      角色扮演: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记得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对于传统文化的习得同样是这样,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人际关系、亲情友情等这些只能感受,而很难教授的内容,这是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